尊敬的基金客户:
现就鹤骑鹰.列墨蔚蓝私募基金2023年运行情况及2024年展望与规划向各位客户做简要的汇报。
1 2023年基金运行情况概述
本基金2023年度业绩(净值、收益、回撤),及大致运作过程,向各位客户做简要汇报。
1.1 基金业绩
本年度截止2023年12月29日产品运行期间,基金净值有所回升,单位份额净值回升至1.33元,期间,对标的沪深300指数收益为-11.38%,相对基准指数取得的超额收益51%,基金仓位99%
1.2 运作过程
2023年,终于结束了三年疫情防控,经济呈现弱复苏。在去年的报告里,我们在展望部分提到过:“市场普遍认为,2023年欧美经济会大概率发生中度以上的衰退;而中国,应有巨大的恢复弹性,市场对这一点非常乐观。我对这市场基本共识心存疑虑。我倾向认为,市场对欧美的衰退可能过于悲观,但对我们的恢复弹性过于乐观”。市场年初在乐观预期下微弱的反弹,但仅维持了几个月,至四月结束。市况显著特征,是中证全指、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宽基指数大半年持续下跌(-11.38%)。一个资本市场,IPO发行上市首日,大股东通过做空自己的公司,和买入自己公司股权的中小股东做对手盘;未届满期限受限股权可以通过转融变向减持;前上市公司老板卖壳退出后,又通过业绩造假等手段顺利重返发行A股上市,诸多匪夷所思的事实,导致下半年的证券市场在一定程度出现了信用危机。最终形成外资退出——股市下跌——公募基金被赎回——被迫卖出持仓——卖出进一步推动股市下跌——更大面积的赎回的恶性循环。市场资金集中炒作以GPT为代表贯穿全年的AI题材,新能源车产业链的供货商,以新三板为主的微盘股——这是投资者对经济弱复苏,投资前景面临重大不确定性,和市场三公原则、透明规则遭到践踏后很自然的反应——避开雷区,转战那些未经机构抱团炒作,没有被机构重仓的上市公司——说到底,都是时代驱动的贝塔,被包装成不同阿尔法的叙事粉墨登场,回头看都是幻觉。
我们的选择是继续持仓,投资组合内的公司业绩在2023年得到修复,面临不确定性进一步降低。本基金设立的目标是持有特定社会、特定发展阶段,结构性变迁中有望获得指数级增长的成长型企业。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这一评估。市场是波动的,选择始终存在机会成本,决定了不可能让资金长期闲置,对长期研究跟踪且经营向好的公司调整持仓,有可能丢失大的回报机会,只能放弃一些博弈性机会。
2 2023年的经验和教训、收获与进步、思考及改进
2023这一年,经验和教训很多,收获与进步却不多,思考更多转向对新产业、新周期的关注。
2.1 经验和教训——实事求是
煤炭行业以前一直是强周期,2015年行业低迷到一度期债券兑付不了,各种赖账,因为实在发不出新债去还旧债,结果迎来了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联合去产能。因为之前也有类似的行动,但都是走走过场,风声大雨点小,所以大家觉得还是周期。没想到从2016年开始,改变之前市场化竞争的政策,支持国企做大做强,支持同业竞争的国企合并。煤炭行业竞争良性化,不用再打价格战,也不再需要投入大的资本开支维持竞争优势,与澳洲交恶降低了海外的进口,之后运动式减排导致电荒又进一步推升煤炭价格,煤炭行业的商业模式大为改善,开始普遍大比例分红,诸多利好因素纷至沓来。与市场采取相似的从静态视角看,仍然当作周期(肯定会回复)看待,显然就会错过回报客户的机会。至少在现阶段,商业模式优劣还是第一位的,好生意,远比好的管理者更重要,不能高估后者的作用。
2.2 收获和进步——绝对与相对、择时与选股
投资绩效最简单的两个衡量标准:年度绝对收益为正+相对收益(锚定某指数)均跑赢同行。单独就这两者,都有解决方案:就绝对收益而言,有确定取得稳定回报的办法,比如有政府信用背书国有大银行的活期存款,一条永远向上的净值曲线,但长期收益水平一定是很差的,会被股指远远抛在后面。如果投资只需要锚定一个指数,也是有办法跑赢这个指数的,指数增强的方法很多,可以做指数择时。但问题在于,这个比较的基准会变,比如中证100和沪深300连续三年的溃败——一旦选择锚定这类失败的大蓝筹指数,即便打败它,绝对收益也不会好哪去,客户选择我们,是为了赚钱,而不是亏得少。而投资经理的核心任务,实际是在绝对与相对两者之间取得平衡,按照两个标准动态评估孰高去操作。类似股价预测,本质是预测E(一定经济周期内业绩表现)和PE(风险偏好)的变动方向及偏离程度。这并不容易,因为很多事,需要效果足够显著和规模,才能被感知、被观察到。PE*E这组因子的变动也经常不一致。长期观察,择时和选股的收益长期看可能差不多。择时针对整体,投资基于个体,个体与整体并不一定完全同步。所谓成功的选股,在一定程度叠加了幸存者偏差的结果,因为不成功的选股不会拿来与择时做比较,两者做比较实质是用最优比不差。择时风控好做,但问题是收益无法落实;选股如果选对,收益会很好,但风控无法解决,夏普率很难看。所以单纯两者中哪个都不适合给客户管钱。对两者的评价,也会随市场波动状态而不断变化,在牛市末期选股大幅超过择时,而在熊市末期择时大幅超过选股。择时最大问题是心理上机会成本总是难以容忍,而选股最大的问题是巨大的回撤。当然,一个市场长期总体上只有贝塔弹性,而无阿尔法成长性,才让择时成为必要,让选股成为一种幸存者。
2.3 思考:命运、使命感、愿力
去年年中的某天,看到一段鹏华基金基金经理金笑非的访谈,其中有这么一段,表述特别有意思:
问:你说过“没有一个顶流能穿越周期”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?
答:我理解的是:规模放大了以后,很难承受迭代的成本。没有必要做这件事情。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这就是市场决定的。他是公司的核心人物,他的方法论、人设都定调了,所有买他的基金的人也都知道。这时候错没有成本,错在市场。想赢反而有成本,就是迭代。如果没有迭代过去呢?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迭代过去。
问:你的意思是基金经理都是一次性的,没有办法回头,规模大了以后就没办法迭代了?
答:我没告诉你这个结论。我只是告诉你这个现象,基于这个现象做了一个判断。我不知道这件事情未来会不会重复,只是说我认为会重复。”
这段对话看似是讲成长过程路径依赖限制的,但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,这些顶流到老时会怎么看?他们会不会还坚持他们壮年的选择?我想真未必,因为后来的事实发展,对其成本和收益认知有改变。等到了老年,回望那个已经不再是未来期待中不希望出现的结果成为过去的现实,他们很可能会后悔。
行业顶流之所以能成为顶流,运气与契机因素肯定存在(同样聪明、同样勤奋的人不止他一个,却没有都成为顶流),但资质肯定也不弱(运气与契机对同系统同时代所有人,仍然没有都成为顶流)。能力、资源、契机、愿力这四样是做成事的关键。能力具备,资源积累,等待契机出现,如果没有强大的愿力,也很难成功,因为即便具备能力、资源、契机,要超越群体和时代,必须有强大的愿力做支撑才能坚持下去。期间遇到瓶颈,遭遇困境和沼泽不能说是你的错,但却是你的麻烦,走出困境和沼泽,需要强大的愿力。越是艰难的挑战越是如此——如果生存的概率只有1%,但又别无选择,你咋办?这个时候去和系统(命运)讲条件,争谁对谁错有用吗?这个时候需要想的是我能怎么自救,该怎么突围?这个时候,一个人的愿力强弱就会产生巨大的分别:愿力是帮助我们面对或然性不确定的未来,不被心存幻想和侥幸影响(毕竟有些事从当下看并不一定发生)所困的驱策。做投资面对的是流变的环境,需要有终生学习、与时俱进、毫不松弛为基金客户收益奋斗的思想准备。无论是公司,还是某个人,最大的挑战不是哪个强大到貌似不可战胜的对手,而是那个变幻莫测、不确定的未来,系统环境及其变化。企业家面临最大的难题并非仅仅是强劲的同行竞争对手的挑战,而是不断演化的时代和需求,那个不确定的未来。我们最主要的命运,是所处的时代和环境,什么样的时代和环境,不同适应性的生存模式。
能做出这样敏锐的省察、深入的思考,金笑非是非常值得我们同业学习的,至少对客户更负责任。但身在特定系统中,要求更深刻的反思——比如有没有什么其它因素,限制(或不鼓励)这些顶流的迭代?大多数客户可能并不清楚,资管行业的商业模式存在巨大的分野,他们也很难辨识自己买的金融产品,到底是做投资还是做生意的?简单说,做生意的公司,一般无论盈亏都会计提管理费,所以其最大的诉求是做大规模,因为管理规模大计提的就更多,才能多赚钱。而做投资的,一般不收管理费,需要做出超额收益,后端收业绩提成,这类公司也不特别在意规模,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规模是业绩的敌人。但如果你是渠道,你愿意卖哪家的产品呢?卖做投资的?前端不会给它分钱,因为不提管理费;后端绩效又是不确定的,很不稳定;而且最要命的,它没有规模,卖不了多少,那怎么赚钱呢?所以,可以想象一下,绝大多数渠道推的产品,都是哪一类的产品,是做生意的,还是做投资的?做生意的商业模式下,怎么可能鼓励投资经理做机会成本很高,高度不确定的迭代?那客户不是跑光了?管理费怎么办?我们想一想,这样的商业模式里,监管、资管、渠道都有其利益的实现,但该商业模式当客户是什么?
所有投资行为都基于其自身价值观的投资,基于各自所持的信念和过往的经验,他相信什么,不相信什么。所有投资方法都是主观的,区别不过是具体人来执行,还是将信念与经验封装在算法模型里。但如若没有足够强的使命感坚守其信念,即便某个阶段做成顶流,也很难做到穿越周期,持续的回报客户。做投资和生意最大的不同,是投入与产出,努力与回报不是线性对齐的,投资不是计件工,上一天班就有一天的产出和收益;投资也不是销售,多发一张折页就可能多拿到一单生意,而且这种错配的时间尺度有可能到令人发指的程度,从业者要有极强大的愿力——自我管理和心理平衡能力才能熬过去。因为付出回报不能及时对齐另一个坏处,就是极难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,持续改进就没有标杆与灯塔。做一件事付出与回报脱节也就罢了,还不知道自己努力是对是错,遇到熊市,漫漫长夜就会极其煎熬。基于这两点,在这一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坚持下去很难。坚持下去须有足够愿力——强烈的使命感。即便我们没有能力心怀天下,但我们客户,总归是我们的朋友。我们不能做出卖客户利益,或将客户资产置于危墙之下,甚至万劫不复的事,将自身利益与客户利益紧紧绑在一起,同心同德,砥砺前行——信天道、尽人事,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——妥善保护客户资产,努力为客户争取收益,践行责任投资。
3 2024年的展望及规划
2024年,我们面临全新的局面,要对认知框架做重大的修正和调整。简要汇报下展望与规划:
3.1 2024年展望及其对策
社会政治立场的选择,决定了在诸多可能的解中,只能选择那部分能与其特定立场相容的解。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为以国家安全为中心,说明预期变了(对经济增长不再有乐观预期,对国家安全则有强烈的悲观预期)。限于个人视角的促狭,我们认为那些的长期存在的“不合理”,都是各种力量长期博弈的结果,换一个视角可能就是非常合理的,觉得不合理是你没有那个视角而已。如此重大的转变,绝不会在短期可以改变,需要调整长期的认知框架。制度本身是内生于其国家的历史文化中的,而不是外生于执政者。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形成,自有其地缘与禀赋原因。为什么是这样?而不是那样?用了几千年去试错、筛选,即便不是全局性搜索,但样本和时间已经足够大,这意味着在其堆叠的条件下,选择如此解决方案最为可行。反复提醒自己记住那句话:历史就是我们是谁,以及我们为什么会是这样?
一种普遍的担忧是,中国是否在步曾经日本的后尘?把日本问题定义成广场协议导致,或者资产泡沫导致,都是错把结果当原因。对于日本发展而言,最大的挫败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崛起,让一次回撤变成趋势性下跌。社会系统是开放的,是动态的,不能线性、孤立的看待,竞争和替代从来没有停止过。
就中国而言,下一个产业成长极大可能是新能源车产业链,供应链和技术标准基本掌握在中国人手里,替代也有明确时间节点。这个市场空间足够大,过程能催生出很多产业链三年五倍的涨幅,要找到落地的价值点,就是产业价值链中利润最丰厚的那些细分行业中的优势企业,有望出现指数级的成长。在一定程度上,这个体量足以对冲房地产业的消极影响,风险是产能外溢后引发国家之间的贸易冲突。
3.2 2024年的目标及规划
今年的目标与规划,需在认知框架调整后做出。过往的经验看,即便我们洞察到某些趋势,或准确预测到某些事件的发生,但对其最终形成的规模仍然缺乏足够的认知。这种不足会影响到决策和行动。市场参与者所做出展望,很难摆脱过往与当时情境的影响,做简单线性外推。哪怕逻辑推演看起来貌似非常严谨,看起来环环相扣,也不代表现实,它受制于未来无限可能的小概率。逻辑推演越严密,越发不容错,而且越容易沉浸在自己严密的逻辑带来的迷之自信里,进而忘记一个小小的条件改变,或某个假设松动,结果就会大幅偏离逻辑推演的发展轨道。越严密的逻辑推演,越要依靠大量假设和条件的支撑,然而未来有无限可能,枚举厘清所有假设和条件是不可能的,何况还有大量新事物形成当前未知的假设、条件,变数在生长。因此很多静态视角研究,不过是刻舟求剑而已。对此,一定要心存敬畏。盯着后视镜开车,假定未来是当下的简单延续,做静态的线性外推;不能排除的幸存者偏差,导致对过去经验的错误归因;在没有全局视角的前提下,不可遏制的局部优化冲动。这三个因素纠集在一起,导致我们很难在一个长周期中做出正确的决策部署,而且,无论怎么改进,也很难摆脱这三者的影响。大多数所谓的研究和分析,不过是一种静态视角的宏大叙事:市场高位时给你讲述的是他乐观预期,低位向你表达悲观情绪。绝大多数时间,不能摆脱受当下状态的影响,又去简单线性外推一个长远的未来。
所谓最优选择,往往是尘埃落定的事后,回溯事件完整清晰的过程提出的,这是量身定制出来的。你要这样这样,那样那样,精准操作,完美闪避,这不是典型过拟合是什么?真实的现实,是由无数既琐碎又无意义的琐碎堆积出来的。历史是从前向后看铺陈叙事,按作者的认知框架讲述故事,从结果倒推过程和起因,看上去的意义与因果是事后才被赋予的。这就造成了身在进程之中和回看历史的观感体验大为不同。当历史讲故事的时候,它是向未来发散的;当历史讲事故的时候,它却是向过去收敛的。这两种思维各有各的特定视角,或者说不同态度。前者,容易宏大叙事,线性外推当前趋势;后者,容易倒果为因,陷入认知的偏见。这种历史观,除了写网络玄幻小说,可能只有对卖方研究员才有意义。
随着阅历的增长,我们越来越会倾向做那些操作可行且结果不差的选择,即便结果看上去似乎没那么炫目诱人,只要执行过程中所串联的环节少,重复运行要求低,就有价值。所谓不差,大概是以前反复实践证明能获取到的结果,不太需要极其努力争取和额外运气加持。就我们当前的能力和资源的可实现性而言,确保完成的概率相对更高,将有限的精力投到更有价值的领域,或应对市场出现的不确定。
无论是面对不确定的资本市场,还是对客户宝贵资产的信托责任,我们始终保持敬畏。
感谢各位客户一直以来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!
上海鹤骑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鹤骑鹰列墨蔚蓝私募基金管理团队2024-01-05